[有品閱讀]一本書的結構

         今天分享的課程是圖書館利用課程中其中一個單元,帶領七年級的學生認識一本書的結構,以前我的課程流程會是大致介紹完書的結構後,讓學生去書庫區隨便找一本書,然後運用所學檢視手上的書有沒有符合我們的課程內容,我所製作的學習單大概類似下面這樣:

        學生翻閱書本之後,看到書中有的項目就打勾,這部分學生進行的很快,一下子就檢視完畢,其實我也不確定他們是不是真的學習到課程的精髓,因此今年進行課程的時候,我就想說要有所改變,我就使用iPad的原生app“Numbers”來製作學習單,Numbers學習單製作出來會大概長這個樣子:

        這個學習單的製作方式也不難,就是將Numbers頁面打開後,把原本的表格刪除,維持空白的頁面,就可以製作簡單的心智圖。為什麼不使用無邊記或是Keynote呢?主要是無邊記的範圍太大,而某些功能又沒那麼完整(如編輯暫存區),Keynote雖然功能是夠用,但製作範圍又有點小,Numbers剛好在處於中間。




        學生在這個學習單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各個項目,找到相對應的結構,然後將其拍照下來,雖然是很簡單的動作,但學生這時會很努力的去理解各個結構,如果有不懂之處,甚至還會再把講義拿出來複習或詢問同學,就不只是隨意勾選而已,也達到了我的課程和教學目的,讓我很滿意,學生完成後再截圖上傳到Padlet ,也好方便保存,學生作品如下:



        經過這次的改良,也算是讓我找到一個教這個單元的好方法,如果還有時間的話,能讓學生進行口頭報告,會是一個更好的結尾,可惜我沒有時間這樣做,希望明年可以有這樣的做法。


Comments